聽下就知贏。
以歌論歌,心中有數吧。
不過,
贏得太險,
明年才是真正之戰。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2007年12月2日星期日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另類之路途
本文本是給予藝術中心日韓另類漫畫展而寫的,今放在這裡...
莫欺少年窮
另類這個詞彙,我不打算給它一個專名號,皆因在香港這小小社區其實談不上來,它要求多元性的共存,非黑即白的只會給它擺布一幅恐慌意義,「弱小」心靈會集體跑開。
年月來積累下丸尾末廣好像變了異類的大代表,在過往的訪問或是名人們的文章,甚至在好些電影中這位日本另類系漫畫家的漫畫均出現過,他像徵一個異常空間,怪異、變態,縱使蘊含一定的品味在內,漸漸、漸漸跟所謂的另類世界連成等號。

某天,忽地想起,便在書架中取出另一畫家—宮西計三的『Esther』(我也記不起自己究竟有多少本他的書,但現時只剩下這一本)來看,再一次的驚歎他那獨有的畫面構造,對人體的精點描繪,纖細手工下呈光滑的肉體肌理,極端仔細的性器無限坦露,體液血液的飛濺揮灑,光彩的毛髮與細滑的肉欲,比起丸尾是更綺麗糜爛,可是更妖異更小眾另類。我認識到這一眾的異常畫家有賴於80年代一起共事的朋友感染:花輪和一、ひさうちみちお、藤原カムイ、福山庸治、望月峰太郎、高寺彰彥、今敏、古屋兔丸、抑甚大友克洋,這麼的一眾就是陪伴我成長的大師們,他們當中有的由小眾變為主流,有的芳蹤沓然,有成功,也有唏噓。想來當年的馬榮成不也是異軍突起終成大家?只可惜未有再高次的擴散突破。
好像日本老牌漫畫家つげ義春,他的作品也充滿黑色怪奇、陰暗違章的,作品中如『蒸發旅日記』、『ねじ式』、『無能的人』、『リアリズムの宿』等等都陸陸續續的被拍成電影,要知道義春老師是在近十來年才被追封加冕為大師級漫畫家,足見時代可改變一切,不,是在不同時代中我們有不同程度的意識變動,就連所謂的「真理」也有不可料的變數。家中擁有他的一本『義男の青春‧別離』的文庫版,是一次接受居港日本記者訪問而專誠送給我的。
沒什麼是不能推翻的。
01年到日本參與亞太漫畫展覽的時候又收到不少新一代的小眾(相對較有趣的)漫畫,好像友澤ミミヨ、花くまゆうさく、西岡兄妹、本秀康等等,對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很粗淺的印象,恰巧知道藝術中心的「漫畫年」—『漫畫工地』的最後一站—『日本另類漫畫展』就活生生的找來他們一眾,來港來友!這新一代的畫風,跟我等年代的有明顯的分別,他們都較輕巧,卡通化,似乎世界不再強烈,流行的走勢是軟性,輕巧和趣緻的,偏向小型的格局,而其裝飾性、插畫味道亦較濃,也較時麾。當中的西岡兄妹(是真正的兩兄妹,兄為西岡智,提供故事,妹西岡千晶負責繪畫)擁有最幼最弱的線條,一派少女風味,弱不禁風的卻又不那麼簡單地帶著濃濃的黑色暗灰氣息。於我而言,她的黑白單色畫比彩色的來得更有精神。
我常言,世界是由一批異常的人所帶動,頭頂有666好腳底踏7星又好,一代一代的繼續。記得上一回『漫有引力』的一次小座談會上,一位年青觀者發言,對那次的展出內容甚為失望,平平無奇的談不上所謂的另類,是不是找不到斷手斷腳、剖腹露腸的畫面?我明白,但時空是在轉動的,所謂的另類的世界也是在成長,若果世界滿足不了自己,何不親力動手去令世界滿足?一如Marc Newson說過他找不到令自己可以去買的產品,於是惟有自己設計滿意的(當然不能確認其真實程度…),世界的生態就是這樣發展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我等同業都是這樣踏足漫畫界。
說實在的話,香港本身已是最「另類」,其它的,毋用大驚小怪。
利志達
07年9月
莫欺少年窮
另類這個詞彙,我不打算給它一個專名號,皆因在香港這小小社區其實談不上來,它要求多元性的共存,非黑即白的只會給它擺布一幅恐慌意義,「弱小」心靈會集體跑開。
年月來積累下丸尾末廣好像變了異類的大代表,在過往的訪問或是名人們的文章,甚至在好些電影中這位日本另類系漫畫家的漫畫均出現過,他像徵一個異常空間,怪異、變態,縱使蘊含一定的品味在內,漸漸、漸漸跟所謂的另類世界連成等號。

某天,忽地想起,便在書架中取出另一畫家—宮西計三的『Esther』(我也記不起自己究竟有多少本他的書,但現時只剩下這一本)來看,再一次的驚歎他那獨有的畫面構造,對人體的精點描繪,纖細手工下呈光滑的肉體肌理,極端仔細的性器無限坦露,體液血液的飛濺揮灑,光彩的毛髮與細滑的肉欲,比起丸尾是更綺麗糜爛,可是更妖異更小眾另類。我認識到這一眾的異常畫家有賴於80年代一起共事的朋友感染:花輪和一、ひさうちみちお、藤原カムイ、福山庸治、望月峰太郎、高寺彰彥、今敏、古屋兔丸、抑甚大友克洋,這麼的一眾就是陪伴我成長的大師們,他們當中有的由小眾變為主流,有的芳蹤沓然,有成功,也有唏噓。想來當年的馬榮成不也是異軍突起終成大家?只可惜未有再高次的擴散突破。
好像日本老牌漫畫家つげ義春,他的作品也充滿黑色怪奇、陰暗違章的,作品中如『蒸發旅日記』、『ねじ式』、『無能的人』、『リアリズムの宿』等等都陸陸續續的被拍成電影,要知道義春老師是在近十來年才被追封加冕為大師級漫畫家,足見時代可改變一切,不,是在不同時代中我們有不同程度的意識變動,就連所謂的「真理」也有不可料的變數。家中擁有他的一本『義男の青春‧別離』的文庫版,是一次接受居港日本記者訪問而專誠送給我的。
沒什麼是不能推翻的。
01年到日本參與亞太漫畫展覽的時候又收到不少新一代的小眾(相對較有趣的)漫畫,好像友澤ミミヨ、花くまゆうさく、西岡兄妹、本秀康等等,對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很粗淺的印象,恰巧知道藝術中心的「漫畫年」—『漫畫工地』的最後一站—『日本另類漫畫展』就活生生的找來他們一眾,來港來友!這新一代的畫風,跟我等年代的有明顯的分別,他們都較輕巧,卡通化,似乎世界不再強烈,流行的走勢是軟性,輕巧和趣緻的,偏向小型的格局,而其裝飾性、插畫味道亦較濃,也較時麾。當中的西岡兄妹(是真正的兩兄妹,兄為西岡智,提供故事,妹西岡千晶負責繪畫)擁有最幼最弱的線條,一派少女風味,弱不禁風的卻又不那麼簡單地帶著濃濃的黑色暗灰氣息。於我而言,她的黑白單色畫比彩色的來得更有精神。
我常言,世界是由一批異常的人所帶動,頭頂有666好腳底踏7星又好,一代一代的繼續。記得上一回『漫有引力』的一次小座談會上,一位年青觀者發言,對那次的展出內容甚為失望,平平無奇的談不上所謂的另類,是不是找不到斷手斷腳、剖腹露腸的畫面?我明白,但時空是在轉動的,所謂的另類的世界也是在成長,若果世界滿足不了自己,何不親力動手去令世界滿足?一如Marc Newson說過他找不到令自己可以去買的產品,於是惟有自己設計滿意的(當然不能確認其真實程度…),世界的生態就是這樣發展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我等同業都是這樣踏足漫畫界。
說實在的話,香港本身已是最「另類」,其它的,毋用大驚小怪。
利志達
07年9月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
There Will Be Blood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
2007年10月30日星期二
2007年10月28日星期日
GAME AND COMIC
近來實在有點忙,忙完一段甚麼也不想去做,是以一直的把東西擱在一堆的,到底這陣子幹了些甚麼?看到了甚麼?
近來有兩個展覽,都有份參與。
一是跟iDN及Uniqlo的一次合作,我只是其中一個,以『Game』為題,各單位設計一件T-shirt,計劃本預算於十月推出,不過計劃還計劃,T-shirt現延期至明年一月才告面世,只在日本的原宿及某些分店才有發售,剛剛的25日就在iDN的總部下層舉行了一個小型展覽,我們香港的部分設在二樓,大家有時間不妨去看看。
看圖:


第二個展覽則發生在藝術中心,漫畫主題年的最後一個展覽—『日本、韓國另類漫畫展』,大家快快去觀摩一下兩地的新力量。
作為最終的漫畫盛事,我也有參與其中,畫了一幅畫跟日本方面的作者對照對照,再看圖:


早前說過與Heineken第二波合作,擱置了,畢竟計劃還計劃,不過,有總比沒有好。
近來有兩個展覽,都有份參與。
一是跟iDN及Uniqlo的一次合作,我只是其中一個,以『Game』為題,各單位設計一件T-shirt,計劃本預算於十月推出,不過計劃還計劃,T-shirt現延期至明年一月才告面世,只在日本的原宿及某些分店才有發售,剛剛的25日就在iDN的總部下層舉行了一個小型展覽,我們香港的部分設在二樓,大家有時間不妨去看看。
看圖:


第二個展覽則發生在藝術中心,漫畫主題年的最後一個展覽—『日本、韓國另類漫畫展』,大家快快去觀摩一下兩地的新力量。
作為最終的漫畫盛事,我也有參與其中,畫了一幅畫跟日本方面的作者對照對照,再看圖:


早前說過與Heineken第二波合作,擱置了,畢竟計劃還計劃,不過,有總比沒有好。
2007年10月7日星期日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2007年8月8日星期三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2007年8月1日星期三
Berlin Alexanderplatz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 REMASTERED!!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法斯賓達的『Berlin Alexanderplatz』,極可能是他的最佳作品,為了呈現原著小說的面貌而拍攝成合共13集—全長15小時多的電視片!早聞影片進行復修工程的消息,現在經已堂堂完成,並已推出DVD Box set,共分6碟(包括1隻bonus disc),一份48頁的booklet,可真是大喜訊。
同時,還推出有soundtrack CD,正好在法斯賓達逝世25周年的今天推出。
忘記是那一年的國際電影節有過全劇的放映,我只看過其中的一、兩集,已覺十分好看。
心情好緊張!

英國方面,在Amazon UK中看到預訂的版頁,預算推出日期為今年的10月!
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內田春菊

因為這張DVD的封面的奇異,便衝著去不顧封套上明明印著這個不大有信心寄望的導演的名字—三池崇史,(說實在只看過他的『殺手阿一』)...本片充斥著大量誇張變態的行為,不少叫人難受的,縱然如此,『Visitor Q』實質是一部溫情電影,一部屬於家庭的倫理片,但用以一套異常的說故事方式,雖然已是2001年的出品,但還感覺良好。
阿媽女主角演得好好。
咦,原來是內田春菊,是當年那個畫漫畫的那個內田春菊?
原來真的是她,我沒正正式式的看她的漫畫,只知是一些少少鹹的、畫得好簡單的漫畫,還有記得看看過她的照片,是個頗漂亮的姐姐。
今天才看到她全裸,甚至擠奶的演出,好厲害的。
翻找一些資料才知,除了漫畫,還有寫小說、演出電視;93年她寫了本自傳式小說『Father Fucker』,就是寫她遭受繼父姦污的真實故事,她的作風如此詭奇,如此情欲的作風,一切皆有源頭。
『Visitor Q』頗有趣,世界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
2007年7月28日星期六
sunshine/event horizon
終於也看了Danny Boyle的『Sunshine/太陽浩劫』,不怎樣的,真的不怎樣的...大概有野心但成績只能達到一般,實質不見有進步的思想,看看真田廣之一早就死掉(很恨日本人嗎),身為東方人的楊紫瓊終究也不能不死了,終極領功的從沒份兒,而且公式得很;就好像周潤發在『魔盜王』一半已死,難怪西方電影有現在的疲憊勢態,實在老化非常。
『Sunshine』教我想起很多科幻片,最叫我聯想到的是Paul W. S. Anderson的『Event Horizon/異煞』,先說明Paul並非一個好導演,所拍的片子都是一般或以下的水平,但我很喜歡這一部,甚至連soundtrack也有買,喜歡那種地獄的構想...
『Sunshine』教我想起很多科幻片,最叫我聯想到的是Paul W. S. Anderson的『Event Horizon/異煞』,先說明Paul並非一個好導演,所拍的片子都是一般或以下的水平,但我很喜歡這一部,甚至連soundtrack也有買,喜歡那種地獄的構想...
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Heineken X 我 X 7-11 X Tee
2007年7月6日星期五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
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ZODIAC

自從『Fight Club』後,David Fincher就立於超然的肯定位置,即使人人也說隨後的『Panic Room』怎麼難看怎樣叫人搖頭失望,我倒覺得它不錯,還頗好看。其實只是人們完全的依然眷戀於『Se7en』、『Fight Club』兩片,一如M. Night Shyamalan的『鬼眼』後人人都好像要看一次又一次的鬼眼一樣,每次也要求一個超離奇的意料之外的結局,最後發現結果不是自己期待的便喊聲四起,這樣的才是氣死人。
今次的『Zodiac』一樣,喜惡非常的明顯,我是喜愛它的一份子。我倒享受這158分鐘,還有Donovan68年的『Hurdy Gurdy Man』真的好好聽!
在沒怎麼宣傳之下上畫已料到影片的不尋常,不是大眾的口味。Zodiac是美國60-70年代非常哄動的連橫殺手代號,不少人紛紛對「他」研究、追蹤,電影就是以當年身為報社漫畫家的Robert Graysmith一本專門研究Zodiac的書拍攝,若大家有心,不難找到已有很多關於Zodiac Killer的電影或紀錄片,也許可以當作黃德輝案件一樣,我們也拍過好幾套。
Robert Graysmith是其中一個付出時間、心力的人,費寢忘餐,置妻兒、工作不顧,當警察、記者等等都洩氣、心力殆盡、神經錯亂之時,他就以所有的精神全放各項資料之中,誓要找出誰是兇手,其實傻得要命,也好無謂。然而我們就是會把心神放在一種「喜愛」、「興趣」之上,不惜賠上大半生也為之,這樣的追尋教我動容,想來我們都不是在造相類的夢嗎?不是都心有不甘的去走自己認定正確的路?原來它大有可能是枉費的軋道,一種別人恥笑的行徑、所謂的無聊與無謂。
也許告訴我們,答案並非最重要。
這是關於「熱」。

2007年6月23日星期六
セーラー服と機関銃
2007年6月18日星期一
Noce blanche逐水流情

因為好多年前在電影節中看了Jean-Claude Brisseau的De bruit et de fureur(1988),而再看他的Noce blanche/逐水流情(1989),喜歡到不得了!它一直高據我的至愛榜之中,那種不能自拔的禁忌(師生之間的愛慾,這類型是自己的偏愛之一),大塊頭的男教師與弱小纖細、年輕的Vanessa Paradis演出的中學生,叫人隱隱的痛,看片末的那一幕,直教人心碎欲絕。至今仍然回味無窮。
所以想他的新作,Anges exterminateurs, Les/色慾天使,明顯地失望,內容意識都好像加拿大導演Atom Egoyan的作風,不過品味較伊高揚為美,關於導演與女演員之間、天使、死神與人之間,有點...
說回『逐水流情』,通常我們看到的海報都是Vanessa Paradis的版本,然而我則收藏了男教師的另一版本,亦即片末他站立於窗前的那鏡頭,最叫人回味的一幕。記得,十多年前有幸租得LD而轉移到VHS中,時至今天,我已把它再轉錄成DVD,雖然畫質不大理想,甚至算得上粗糙,但有此版本相隨,已經不錯了。
2007年6月14日星期四
2007年6月5日星期二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2007年6月3日星期日
2007年5月27日星期日
Satyricon 18
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
Mi
不常看演唱會,十隻手指可以數盡。
印象最深最懷念的是Cyndi Lauper在紅館的一次!非常可親,令人愛戴!
在Canton超近距離的看Erasure,很小型,小得只是一堆人圍著的一個表演。最記得Andy Bell在下陰佩帶著的腰袋伸一彎彎長長的尖角(陽具)!妖媚異常!簡直難忘。後來第二次看Erasure,又是尖沙嘴,大了但不及上一次,等如『Cowboy』及不上『Wild!』,很自然。
當然少不了唯一一次在紅館的Pet Shop Boys,好鬼勁!知道嘛?Chris Lowe唱『Paninaro』時只是輕輕懶散的跳跳舞(其實只是郁一兩下..),全場哄動不已!

還有99年的鄭秀文演唱會也十分的好看!那一場還出現停電意外!嘩!這些是最好看的東西!那年的『很愛很愛』也是我最喜歡的大碟。
今次終於出山的她,輕鬆了,更放。跳到唱到,一切無恙...也算OK啦。不過,音響方面就差勁了,聲細兼且「盟」,不知是不是紅館真的太舊哩?
曾夢過戶川純來港開演唱會,在夢中,貼在街上的一排排的海報,模糊但興奮。不過,夢始終是夢。
印象最深最懷念的是Cyndi Lauper在紅館的一次!非常可親,令人愛戴!
在Canton超近距離的看Erasure,很小型,小得只是一堆人圍著的一個表演。最記得Andy Bell在下陰佩帶著的腰袋伸一彎彎長長的尖角(陽具)!妖媚異常!簡直難忘。後來第二次看Erasure,又是尖沙嘴,大了但不及上一次,等如『Cowboy』及不上『Wild!』,很自然。
當然少不了唯一一次在紅館的Pet Shop Boys,好鬼勁!知道嘛?Chris Lowe唱『Paninaro』時只是輕輕懶散的跳跳舞(其實只是郁一兩下..),全場哄動不已!

還有99年的鄭秀文演唱會也十分的好看!那一場還出現停電意外!嘩!這些是最好看的東西!那年的『很愛很愛』也是我最喜歡的大碟。
今次終於出山的她,輕鬆了,更放。跳到唱到,一切無恙...也算OK啦。不過,音響方面就差勁了,聲細兼且「盟」,不知是不是紅館真的太舊哩?
曾夢過戶川純來港開演唱會,在夢中,貼在街上的一排排的海報,模糊但興奮。不過,夢始終是夢。
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
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
28
再次看喪屍片『28 weeks later』,其實跟前篇『28 days later』分別不太大,都像在平平的圖表上發展,感覺不怎麼大,在片首那幕後,慢慢的下降...刺激不足感情不足。最後鏡頭出現的巴黎鐵塔也略嫌太清楚了。
近年喪屍片的回歸並未帶來傑出的新喪屍,即使是『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始創人George A. Romero在05年為自己喪屍傳奇再拍的『Land of the Dead』,都嚴重乏力吧。在一堆「喪」片中,帶有喜劇元素的英國片『Shaun of the Dead』反而有趣得多。不過,最好看的依然的68年的那套『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喪屍曾是我十二分喜愛的物種類型,跟吸血鬼、人狼簡直是鐵三角!
印象模糊得像夢境般虛無的是老爸帶我們上電影院(當年有機會去戲院,是大事!)去看一齣叫『生人勿近』的恐怖片,是不是就是George A. Romero的『Dawn of The Dead』?不敢肯定,只知道恐怖、活死人一個個的湧上前來,感覺是多麼的好。毫無知覺的「人」只單純意識的一窩蜂湧上來,超高速繁殖、無理性的擴張...把正常的人淹沒,把世界佔據,太真實了。
近年喪屍片的回歸並未帶來傑出的新喪屍,即使是『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始創人George A. Romero在05年為自己喪屍傳奇再拍的『Land of the Dead』,都嚴重乏力吧。在一堆「喪」片中,帶有喜劇元素的英國片『Shaun of the Dead』反而有趣得多。不過,最好看的依然的68年的那套『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喪屍曾是我十二分喜愛的物種類型,跟吸血鬼、人狼簡直是鐵三角!
印象模糊得像夢境般虛無的是老爸帶我們上電影院(當年有機會去戲院,是大事!)去看一齣叫『生人勿近』的恐怖片,是不是就是George A. Romero的『Dawn of The Dead』?不敢肯定,只知道恐怖、活死人一個個的湧上前來,感覺是多麼的好。毫無知覺的「人」只單純意識的一窩蜂湧上來,超高速繁殖、無理性的擴張...把正常的人淹沒,把世界佔據,太真實了。
2007年5月14日星期一
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
日夜麵包
有麵包供應的茶餐廳是一個很要好的賣點。
本位於砲台山的樂群茶餐廳就是其中一間,可惜是麵包都不熱,但有好些西餅補數嘛。大廈拆卸,它要搬家了,也已搬定到水星街,裝修也已完成,最可惜的事情也發生,地方變了連麵包房也沒了,無麵包但裝修「靚」了,古靈精怪的牆壁上有英文凸字,又有假黑板...真的沒什特色,脫離舊式樣子,但性格模糊的跟隔鄰的眾茶餐廳分別不大...
吃麵包,都會想起旺角弼街的金華,菠蘿包、墨西哥、雞尾、蛋撻,出爐頻繁,熱度十足的食物都好味,尤其麵包!某個傍晚試探,賣光了,靜下來,證明出爐只限日間。
於是移足別處,走到「金魚街」的康年茶餐廳看看,大發現,麵包供應充足,晚飯時間還在不停的出爐!嘩...雖然離奇,但簡直是一大大的驚喜。
本位於砲台山的樂群茶餐廳就是其中一間,可惜是麵包都不熱,但有好些西餅補數嘛。大廈拆卸,它要搬家了,也已搬定到水星街,裝修也已完成,最可惜的事情也發生,地方變了連麵包房也沒了,無麵包但裝修「靚」了,古靈精怪的牆壁上有英文凸字,又有假黑板...真的沒什特色,脫離舊式樣子,但性格模糊的跟隔鄰的眾茶餐廳分別不大...
吃麵包,都會想起旺角弼街的金華,菠蘿包、墨西哥、雞尾、蛋撻,出爐頻繁,熱度十足的食物都好味,尤其麵包!某個傍晚試探,賣光了,靜下來,證明出爐只限日間。
於是移足別處,走到「金魚街」的康年茶餐廳看看,大發現,麵包供應充足,晚飯時間還在不停的出爐!嘩...雖然離奇,但簡直是一大大的驚喜。
2007年5月5日星期六
這兩個B仔



Quentin Tarantino與Robert Rodriguez這兩位可謂離奇怪雞同時又叫人羨慕到不得了。自從他們的『From Dusk Till Dawn』已經知道二人痴線,之後各行僻徑,又Kill Bill又Sin City的簡直反轉荷里活,實在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樂趣。今餐他們各執一片攜手結合double feature的『Grindhouse』,Tarantino的叫『Death Proof』,Rodriguez的那套叫『Planet Terror』,嗜血攪混,外星危機,一於再向超B級片格調進攻,不管調子、風格、情節、設計加上主演的Kurt Russell同Rose McGowan都出生於B Movie,B到痺!全然義無反顧的死cheap爛雞,真係好勁,仲勁抵死!想想...可以勁玩(是任玩)又賺錢!還想怎樣呀大佬?

還有一部亦很想看,『Balls of Fury』,好騎呢低能,可能上不了正場也說不定,眼見香港的市場越來越保守。
難道,像『Spiderman』這樣的電影才是所謂的大片?才是應該看?老實說,它糟蹋了我心愛的Spiderman,同時也對Sam Raimi極之失望。
五月、七月和十月
新近的工作除了漫畫、專欄外,跟兩個品牌合作設計T Shirt,兩件會於七月時段推出,另一件則要待到十月才面世,詳細情況也許稍後再作發佈。
另,今年正值回歸十周年,也參與了一項有關香港舊建築的插畫活動,是次「集體回憶」活動是與U Magazine合作的『回憶香港』展覽—參與者共十二位,每人主事一個香港歷史建築,展出時間是5月19日至27日,地點:銅鑼灣時代廣場有蓋廣場,免費入場,多謝大駕光臨!睇下啦!
當下人人愛香港,救香港...是次活動叫作『回憶香港』正因香港已成過去,我們只有回憶。
7月、10月好像是很久以後的事....其實轉眼就到哩。
另,今年正值回歸十周年,也參與了一項有關香港舊建築的插畫活動,是次「集體回憶」活動是與U Magazine合作的『回憶香港』展覽—參與者共十二位,每人主事一個香港歷史建築,展出時間是5月19日至27日,地點:銅鑼灣時代廣場有蓋廣場,免費入場,多謝大駕光臨!睇下啦!
當下人人愛香港,救香港...是次活動叫作『回憶香港』正因香港已成過去,我們只有回憶。
7月、10月好像是很久以後的事....其實轉眼就到哩。
2007年4月13日星期五
2007年4月10日星期二
今年的也不錯

很久沒見,這個假期就是吃藥、電影、DVD的渡過去。看了長達5小時多的「1900」、3小時的「人生交叉剔」、接近3小時的「末代皇帝—溥儀」...
電影節:
第一套電影節的電影也因趕不上時間而放棄(那套「刺青」不算,本人從沒打算去看它,打死都唔算!),於是一切由第二套開始算:「自由煉獄/der freie wille」,出奇地精彩,163分鐘也沒悶場;有血有肉,性暴力病態狂人的悲歌。大可以當作「發條橙」的後篇,結果...那個改造淨化計劃終不能成功,以為可以安份守己做個平平穩穩正常人,受社會接受,天性難違難修,人之初性本惡,自己最清楚自己,體內流動著的是過熱敗壞的血液,也慶幸良知仍在,最後不得不把放「它們」走吧!
好一個男人的痛苦、超寂寞故事。異常好看。

第三套,一定不會失手!因為他是來芬蘭的大阿哥Aki Kaurismaki的「暮色燈火」,冷峻不改,用最簡單的手法說個荒涼故事,又有著一向的黑色幽默,看他就像探訪老朋友,大家也安然無恙,淒涼但有著一絲絲的安慰,真好。
Isabelle Huppert的新片「給我一個安寧的家」,家庭倫理故事,我這把年紀看最適合不過,不濃不淡的,也倒不錯哩。

然而,最教我驚喜的是施丹!我不是足球迷,也不怎愛看足球賽事,選擇看「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除了他那個世紀頭搥和他那內歛印象外,倒想知道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作品,17部攝影機忠心地對準他一人,收錄他的一切舉動,是何等的事兒?出來會是怎麼樣的東西?

答案是它是一件極有趣的合成物,說老實,我是笑著看的!非常非常的享受其中。
聲與畫,無以不拜服之。
片中有現場觀眾的歡呼高歌雜亂混合,退減雜音留下某局部的甚至只是三數球員的聲音或是施丹一人的聲音,足球的撞擊聲,評述員的評述,還有Mogwai的配樂,層次極之豐富。
畫面上更是一大樂趣,剪接之厲害,不同角度無論遠近、電視畫面都緊湊接合,是一次另類的足球賽事的記錄,但只屬一人的賽事,立體地,完完全全集中在他一人,他的頭向上望,影片會接球場上方的照明燈,假設出他的視線...其他如碧咸、卡路士、朗拿度全都是配角,不是英雄是什麼?
賽事中場休息不是廣告,而是有趣地將現實世界各地發生的事帶回我們眼前,最後時事報道完畢...賽事也要進行下半場了,一切再回到一個夢幻的世界,返回我們這個超級足球巨星的個人世界!
實在太有型,太好玩了!
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
shuffle
血肉之軀始終是容易壞掉的,看病回程時有iPod陪我,用shuffle的形式播放,有時候由它安排歌曲出場的列序,不用煩,也不錯,不喜歡的立即skip去下一首...但當意外地出現的而是久久沒聽、選也不大會選的、而又令人驚喜的歌曲載入耳朵,真是一份欣悅!就好像在電台收聽到動聽的歌,是尤其好聽、最最快樂的收聽經驗。昨天有Pet Shop Boys的Was That What It Was?這是一首我極愛PSB的一支金金曲,是以一連聽了兩回。今天有The Byrds的My Back Pages,嘩!多悅耳(我覺得比Bob Dylan的原版更佳)...接著再來當年娃娃任主音的丘丘合唱團的「搖搖搖」,簡直不能形容的心開,娃娃那近乎撕裂的搖滾聲線極具魔力之能事,還有那歌詞直教我感動不已...
搖籃曾經是我所有 搖籃裡任我遨遊...
大書包曾經擁有我 我擁有 Rock'n Roll...
正!
搖籃曾經是我所有 搖籃裡任我遨遊...
大書包曾經擁有我 我擁有 Rock'n Roll...
正!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刺.....................
久久沒參與電影節這玩意,今年突然回歸,依然避開所有開幕閉幕的節目,本來要待四月才開始我的時間表...怎料...電影節最常發生的事終於發生,有人買了票時間不巧看不了,於是票落到我手,是「刺青」,可愛教主加女長人...噢!這個晚上看了,一個不怎好的開始哦!
訂閱:
文章 (Atom)